千篇小说 - 科幻小说 - 装绅弄鬼在线阅读 - 第471章 龙龙龙2

第471章 龙龙龙2

    “游慕容,觉得那光球它的光是否有危险?”石苓人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悬在穹顶的巨大光球,“那东西让我想起太阳,想起广岛之空爆的和谐弹。”

    “如果是致命效果的射线应该早就发现了,目前只是只有高温。”

    “游慕容,你认为,这东西是自然形成的吗?”

    游慕容摇摇头:“我估计,这个地下世界,还有这个光球,都肯定和蛇人们有某种关系。”

    “可是,蛇人们已经逃跑了。”

    “我认为,它们可以随时再回来。”游慕容找块地势较高的地方,坐了下来:“但愿在那之前,警方能找到我们。”

    石苓人注意到,游慕容屁股下面居然是黑色的火成岩,看来这座小山并不是全由冰块构成的。这对我们俩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我们知道,冰雪融水冰比雪容易融化———只需较少的热能,就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提供同样的热能,前者能产生双倍的水量。野外求生的时候,如果只能用雪,应先在锅中放置少量的雪,然后逐渐加多,如果一次性放入大量的雪块,底部雪先融化成的水又会被上部的雪吸吸了,这样会在底部产生中空,甚至会把锅烧坏。从雪层的底部取出的雪,颗粒结构比表层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水。

    如果以海上冰块融水难一些,海上的冰块含盐高———即使化成水也无法饮用,除非年代很久的冰,含盐量可能较少。越是新近的冰块,含盐量也就越高,这些冰轮廓粗糙,一般为乳白色。古老的冰块由于气候交替的影响,在边缘不太光滑,一般呈浅蓝色。从蓝色冰块中可以获取优质的水,蓝色越深、边缘越光滑,水质越好。不过也要注意,甚至古老的冰块也会含有一些盐分。

    冰化成水,我们脚下的这座冰丘还能存在吗?更可怕的是,我们都看过《泰坦尼克》知道大块的浮冰经常漂移———相应的位置也会改变。当心冰块破裂。如果迫不得已要从浮冰上穿行,应急速跳跃行走,落脚点离浮冰块边线距离不得少于60厘米。

    尽管有幸存者被从向南漂移的浮冰上营救的先例,但是通常情况下,冰块在朝更温暖的海面漂移时会逐渐融化,也许有时为了获救还是值得冒险的。要避开浮冰,它们的大部分体积都位于水面以下。当这一部分开始融化时,它们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间发生翻转,尤其是你在上面又增加了它上部的重量之时。大大小小冰山可能会突然间脱离出来,分裂出大量巨大的冰块,经常重达上千吨,它们会突然间崩裂到你头顶上,造成灭顶之灾。而方圆数十公里内,石苓人能看到像这样的小山有百余座,其中大多数都在融化变矮,显露出冰层下面的火成岩原貌。

    两小时后,亮如白昼的穹顶之下,一池深不见底的幽黑湖水映衬着天空中那枚刺眼的光球。

    光球已经不再扩大,亮度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级别。但是,自始自终,它的位置没有任何改变,一直就悬停在那穹顶窟窿的正下方。那时候,我们因为无事可做,也不敢轻举妄动,正在谈着蚩尤。

    蚩尤怎么会在解州这个小地方出现了呢?原来,解州一带,正是黄帝斩首蚩尤的地方。蚩尤这家伙,出身经历极为复杂,死起来也是相当的麻烦。轩辕黄帝对他是又恨又怕,为了防止日后成精,在解州斩首之后,黄帝下令,把蚩尤的头葬在山东东平,身体葬在山东巨野,身上带着的粘血的枷锁扔到了大荒之中的宋山,估计是在后世的河北境内。黄帝果然有先见之明!

    后来在蚩尤墓一带,常常出现血色彩霞,当地人称作“蚩尤旗”;大荒宋山长出了无数叶子鲜红的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枫树,据说是蚩尤的鲜血所染。最厉害的解州地区,涌出了大量红色的卤水,不用说,这当然是蚩尤的鲜血所化。令后人感到奇怪的是,这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时间上却扣得相当准。解州的盐池据说开采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屈指一算,正好是蚩尤被砍头的时候。整件事情还得怪倒霉的宋真宗。

    他先前为了封禅捏造天书奇谭,缔造的有关祖宗的谎话,一不小心说过了头:赵家的祖宗赵玄朗先生,第一次投生,成为了九位人王之一;第二次投生,就成了轩辕黄帝。这轩辕黄帝是谁?不正是蚩尤先生最大的仇家吗?所以到了宋代,蚩尤那一点不散的魂魄,听人到处传说:当今的天子赵官家,闹了半天,原来是轩辕黄帝的子孙啊!蚩尤一听气坏了:噢,我躲在这盐池子下面喝咸水,你的子孙倒高踞宫中吃香喝辣呀?一股怨气不散,便化成了那条螭龙,存心想和轩辕黄帝的“子孙”闹闹别扭。

    很多年以前,东方朔曾经给汉武帝解释一种奇怪的虫子,名叫“怪哉”,怨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没有了。看来借酒消愁这一说,是很有道理的。要怪就怪解州那水塘子是盐池,如果是酒泉,保管没有悲剧发生。另外,“怪哉”是秦朝老百姓的怨气所化,所以只能是一条无害的虫子。而有关螭的记述,最晚在战国已开始。

    至于它的来历,有说是“龙属”或“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先为“山林异气所生”,色黄、无角、兽形。文献记载《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的注解称:“螭,为龙子。”张揖的注释称:“赤螭,雌龙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其中“螭魅”一词的杜预注称:“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魉,莫能逢之”之载,其中“螭”字,据注家称:“螭,山神,兽形。”

    古人说,万事宽心,莫生闲气,这句话真是太有道理了!蚩尤和“怪哉”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作为老百姓,还是少去生那些闲气吧!而蚩尤的怨气就没有这么温柔了,因为他是大人物,一化就成了可以吃人的螭龙!由此可见,如果你很遗憾地不是大人物,只是一般的老百姓,就算你生再大的气,别人还是把你当作是条小虫子。

    时至今日,还有遗风。《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二子。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在明、清时期的建筑上有一剑以固定之。

    而张天师斩蛟的故事被为尊者讳,和许逊故事合二为一。明清小说《新镌晋代许纯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即以此为主题创作,书中许逊以兰公所传之铁树为法器,擒蛟龙,正道法,称:“许都仙,江南人也。厥祖累世阴德,都仙以西晋初诞,溯其自,盖玉洞仙降世,岂梦熊梦马者说哉!都仙幼颖异,长举孝廉,擢旌阳县令,赫有政声。惟以五胡并乱,遂解簪绅,皭然不染。既归,适蛟螭肆害,将举豫章而汇之。若然,则,民而鱼也,都仙乃远投谌母,传以汉兰公玄谱,歼灭殆尽,镇以铁树,俾洪州地脉,奠安若磐石然。厥功懋矣!康宁间,合宅上升,则许氏之阴功有报,而玉洞之仙谱为无失者。我明距晋世虽多历,而部仙屡出护国,是当代之铁树,奕叶且重光矣!予为之作记,匪妄匪妄!”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西游记》中,才硬要把他拉来客串一回。许逊在《西游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许天师在天宫任职期间,进言玉帝,称齐天大圣孙悟空每日闲来无事,恐生事端,以此为由头把孙猴子送进了蟠桃园,进而引发了“大闹天宫”的闹剧。

    前朝雍正二十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余人,冲没田宅无算。二十一年六月,蛟见于婴武水。道光四年七月,麻城龙见于月望岩。五年七月甲辰,武进龙见于芙蓉湖。六年六月初五日,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无算。七年五月初十日,房县汪家河水溢,蛟起,坏民田无算。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滕县见青龙,长约数十丈,鳞甲俱现。十年六月,松滋城原寺出龙,过洋州上升。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

    很多提到龙的都只是自然现象,这种龙不是现代对于生物的定义,因为古人没有明确的定义龙卷风、火龙卷、龙吸水等自然现象,只称为龙、龙挂、蛟等,和现代生物定义有着分野。但一些目击,让我们难以分辨究竟是先人对普通自然现象抽象为龙,还是其中真的有某种超自然现象,让其指称为龙。例如那些体现出龙鳞甲俱现的案例,我认为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因为一般自然现象无法体现此一点,即使是海市蜃楼也要有对象的存在才能播放其影像。特别是1934年营口的《蛟类涸毙》事件迷雾重重。

    鄂北孝感云梦县曾在长江洪水中一夜没城,淹死7万人。1954年夏天,长江再度洪水,流经云梦县境内的支流涢水几近没堤,村里青壮年都被派去大堤上驻守固防,其中就有小默姐的父亲,出身军人世家的他那时尚是不信鬼神的小伙子。一天夜里,他带着几个年轻人巡堤,几人沿着堤走,江水已经几乎与堤顶齐平。

    突然,他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水边露出来一截大树墩,根朝岸,树干还没在水中。他们想一定是洪水把上游的大树连根冲下来了,为了防止它阻挡洪水,他们便决定将树拖上岸。可树墩异常的重,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后,大树的树墩才刚被拖上堤岸,他们把树墩放在岸上,想坐下来歇歇在继续拉,就在他们都坐下来的时候,这个大“树墩”突然消失了!谁都感觉到它绝不是被水冲走的,并且事后回忆,当时天非常黑,也没带灯,实在看不清那个大“树墩”的样子,只是隐约看见从根部伸出几条牛角一般的“树根”,他们便是抓着这几个“树根”把它拽上岸的。

    后来他身居高位,调来卷宗,才知道同样是洪水期间,一天夜里,天降暴雨,一队民兵巡堤,突然看到洪水泛滥的江面上出现了许多一对对的灯光,并且不停地移动。当时江面早已封航,不可能有船只,那些民兵自然不信鬼神,天不怕地不怕,干脆端起枪,对着江面上浮动的灯火放了几枪。枪声惊动了大堤上所有人,老人们顿时骂他们造孽,不该打枪。小默姐的父亲也在场,也顿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此时,倾盆的暴雨立即增大了好几倍,从天上倾泻下来。

    小默姐父亲问过当事人,他们回忆,当时那样大的暴雨谁也没有经历过,大家心里都有强烈的不祥感,江水眼看着往上涨,那种涨势不像是仅仅是天降的暴雨所致。他即令大家紧急撤离此处,一会儿工夫,大堤决口了,决口处正是放枪的地方。江水倾泻而下,奇怪的是,下面的村子淹了一半,另一半连水都没进,并且村子里的地势并没有如此分明的差异。而故老相传,云梦泽可是通着龙宫的!这是这条孽龙被巫山神女助楚怀王降伏了。

    “你注意到了吗?看湖边。”游慕容套上了自己的作战服,观察着远方。

    石苓人眯眼看了一下游慕容指的方向,我也是,我们能隐约看到岩质地表上有某种东西在蠕动,但是却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没办法,我也只能使用了自己的超感官能力,视效强化下放大了二十五倍之后,我看到了那些蠕动的东西。

    一些像是烟雾又像是薄纱帷幕一样的黑色物质正从地表的岩缝中徐徐冒出,它们冉冉升起,串连成片,在因为快速升温而产生的冷暖气流中摇曳着,颜色也从黑色迅速变为深绿色。

    莫非是龙脉的龙气?

    这些奇怪的东西仅用半小时就覆盖了整个地面,最后变成了大片大片的斑绿海洋。

    “老天爷,像是某种植被……不过,这生长速度也太逆天了吧?”游慕容咕哝道。

    石苓人低声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这就是龙气的真相!”

    石苓人一直在关注刚才那三只螭龙出现的方向,那三只螭龙反复啃咬着龙游浅滩遭虾戏的蛟龙,直到后者彻底滑入冰水深处。它们搏斗和撕扯的冰层很快也融入冰湖中,三只螭龙敏捷地跳回岸边,但却遭到另一种体形比它们大一倍的新怪兽伏击。

    长着楔形头颅和三角形身躯的伏击者躲在一座小山后面,当它像火车一样冲出来扑到为首那只螭龙身上时,连远在几公里外的石苓人也被吓了一跳。

    伏击者咬住猎物的脖颈,用力猛甩了一下,然后就放开它去追下一个目标。瘫软在地的猎物脖颈反折着,显然已经当场毙命。穷追不舍的伏击者和两只亡命逃窜的螭龙很快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在它们疾驰而过的路上,有十几只rou眼几乎无法识别的四足生物受到惊吓,成群结队向更远处奔去。

    “那是三角龙吧?”我仔细观察着那些受惊逃跑的四足生物。它们长着纤细的四肢和修长的脖颈,动作敏捷灵活,跑出一段距离后就停下来,片刻不息地啃食着岩缝中冒出的那些斑绿植被。

    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身在天子脚下,如果不是那些生物的造型闻所未闻,我直接会认为自己一定是在地球上的某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内。

    “我想到了《圣经》”,石苓人若有所思,“里面的巨兽贝希摩斯。他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名字叫做比蒙巨兽。塔纳赫经《约伯记》中4015至4018节写道:“这就是我所创造的贝希摩斯,它像牛一样吃草,它的力量集中在腰部,集中在肚脐附近的腹部。它的尾巴如杉木般挺直,肌rou如石头般结实,骨骼如铜铁般坚硬。”4023节写道:“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是安然。”

    许多先贤认为贝希摩斯实际上是以河马为原型,因为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生活在水里,食草,而且嘴巴很大,也有人认为贝希摩斯是一种类似大象的生物。从词源上讲,“behemoth”这个单词是希伯莱文“bhemah”的复数形式,“bhemah”的意思是“野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巨大、笨重和未知的动物。贝希摩斯常与另一种怪物利维坦leviathan,联系在一起。”

    “真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侏罗纪公园。”游慕容看了一眼自己的腕式手表:“就是速度太快了,从光球出现到现在,仅有三个半小时而已。”

    “光球像太阳一样,给这个冰封的世界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复苏的信号。”石苓人反反复复沉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但是人不怕事,“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懂了这个道理,有事不可怕,有人也不可怕,只要认清“我所有的就是大家所有的”,这样就不错了,我们一路走来,先是所谓蛊卦跟着是临卦,就是扩大。“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临卦下面是观卦,一个东西大了,如一粒种子种在马路边上,有谁去理它?经过几百年变成神木了,大家都来看了,所以壮大了,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观卦的后面是噬嗑,所谓噬嗑,就是张嘴咬下来的样子,就是啃,观卦以后为什么是噬嗑卦?因为有可观之处,就有所遇合。“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这里又讲到文化思想,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原始的东西要加工,要加上人文文化,如面前的塑料盘子,是用尿素制成,制造过程一定要经过人文文化的科学处理,不能随便和些泥浆或面粉做成,这就是不能苟合,所以一定要有人文文化,受之以贲。“责者饰也”,贲就是装饰,就是艺术的、文明的。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文明到了极点,艺术发达,社会平安,等于一个人一样,家里富有,艺术字画堆满了,亨通了,到了前面没有路了,所以跟着贲卦下面就是剥卦,物极必反,开始剥落了,剥者就是慢慢掉落,又是一个循环。“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剥卦的下面就是复卦,时代也是如此,剥极了就恢复。“物不可以终尽”,不会有绝路的。“剥穷上反下”,上面的路走完了,翻过来,就成为复卦。

    由复到离看龙脉兴衰往还,“复则不妥矣,故受之以无妄。”人受了灾难,受了打击,知道反省,知道复兴,就不错了,所以复卦下面是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没有错,新的境界来了,有大的发展了,所以受以大畜卦。“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真到了社会的物资够了,财富平均了,万物都富足了,然后可以养人,经济生活可以养了,所以大畜卦下面是颐卦,颐就是很舒泰,所以后人恭维老年人退休在家享福为“颐养天年”,就是这个颐。“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天地间舒服到极点,就要出毛病,有人说某人作恶多端,却过得蛮舒服,而后人循规蹈矩,生活却苦得很,报应在哪里?但中国人有句话:“天将得厚其福而报之。”也等于基督教讲的:“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使他发狂。”使他得意到极点,快点恶贯满盈,走到头了,跌下来,所以养到极点,罪恶、浪费、奢靡到了极点,就会出问题,所以颐养的卦下来,就是大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大过不行,宇宙、人生、历史、社会都是一节一节,所谓运气,就是阶段,和门槛一样,所以大过卦下是坎卦,有阶段就陷下去。“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觉得陷下去了,不要怕,在苦难的当中会站起来,所以下面是离卦,离卦的意思,像太阳出来一样,非常漂亮,新的一个时代又开始了。”

    半懂不懂的我把最后一袋运动饮料递给了游慕容。

    “水月你喝吧,或者石老师,这东西的味道真想让我自杀。”游慕容推托。

    “你受了重伤,失血太多,更需要补充。”我脱下作战服,瞪着这名从龙潭村一直跟我跟到深山老林的女雇佣兵:“喝掉它,不然待会儿再扶你跑,你要昏倒了我就该徒呼奈何了。”

    游慕容握着那袋运动饮料,没有说话。

    石苓人不怀好意嘿嘿一笑:“在直升机上,我看你和岳诗音那个女孩聊得挺起劲的嘛。所以,你必须活着回去,把我们的经历亲口告诉她,怎么样?”

    游慕容立时瞪大了眼睛,仿佛从没想过石苓人也会有如此八卦的嘴脸:“……石老师,你那时候不是在急着救人吗?”

    “嘿嘿,我是在急着救人,但是大脑潜意识可从来不打瞌睡的。她叫岳诗音是个大小姐,这你知道的,她好像还没有认识到江湖险恶哟。”石苓人咧嘴笑着,撕开了包装袋封口,将运动饮料塞到游慕容的嘴巴下面。

    冰化之后,整个湖面和周边地区气温骤降,但穹顶光球的炙烤又让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腾腾升起。这种忽冷忽热的剧烈变化,加上高温和潮气的双重夹击,迫使石苓人和游慕容重新穿上了作战服。

    时间很快又过去三个小时。

    “它不是太阳,太阳还会落山,这东西看样子会一直亮着。”靠在火成岩壁上的石苓人呆呆地望着那悬停在穹顶下的光球。

    “我猜得一点不错,我们的朋友来了。”游慕容的话让我一骨碌爬了起来。

    我看到左侧远处的斑绿植被丛中,有一队伍手持爪刀和用蛇蜕做成蛇鞭的蛇人正在围捕几只啃食绿叶的好像从南美丛林发现的恐龙壁画走下来的四足兽。

    “切!我还以为是救援队到了。”石苓人摸了一下身边的自动步枪。

    游慕容看着远处乱哄哄的围猎场面:“我猜,这里是一个封闭式生态循环圈,同时也是蛇人们的补给基地。”

    “嗯,有道理。”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知道一个自给自足的生物圈是多么不容易形成。1991年9月26日起的两年中,美国科学界为了应对核战进行了人工生物圈实验。八名男女科学家自愿住进了一个由玻璃和钢架建成的3.1英亩的人造小世界里,从事两年的生态实验。“生物圈二号”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球”,在拱型玻璃罩下,里面有3800种动植物。此外还有湖泊、沙漠、树林、沼泽、草地和农田、楼房,以及制造人工风雨的装置。两年里,八位科学家要亲自饲养家禽、牧畜,种植农作物,方能维持生活。

    在这里,任何东西也不会浪费,都会循环使用,比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正好相反。任何农药都严禁使用,庄稼有病虫害,将用瓢虫、黄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在这个生物圈里,科学家将对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如果食草动物过多,将引起草地破坏,就必须猎食一些食草动物,如果一种植物灭亡了,他们将取出试管内储存的植物细胞,重新培养。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维持生存、净化环境,稍有不慎,生态危机就会出现。“生物圈二号”实验为世界瞩目。

    可惜,到1993年,科学家无奈地宣布这项实验失败。这个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无法再造,后人更应好好保护它。而在现代世界资源日益枯竭的时候,居然有洞天福地这种不科学的存在,如果被外界知道会引起如何的风潮呢?

    “它们不仅取食这里的生物,还利用它们的皮革和骨头。”看到两只蛇人正在麻利地给一只食草兽剥皮,游慕容低头看了一眼绑在自己小腿上用来固定断骨处的那柄爪刀。爪刀刀柄上缠绕的黑色条状皮革,显然就取材于那种食草兽。

    冰层消融之后,我们所在的小山露出了火成岩本貌。但即便如此,这座小山也仍有三百多米高度。石苓人站在最顶处,眺望着远方遥不可及的角落,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被那种长着斑绿色宽叶的植被所覆盖。我甚至注意到,原本幽深暗黑的冰湖面,也渐渐变成了墨绿色,那显然是某种藻类,或是浮游生物快速繁衍的结果。显然这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慕容抓住机会给我们普及贝爷食谱:根据生活地区气候差异,海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也有所不同。当气候或涨潮使你无法从海上获取食物时,它们就成了食草、食rou动物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海水较浅的岩石上,如果阳光可以照射到,你就能找到一两种海草。海草,或更确切地称之为藻类作为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它们都是主食之一。在日式烹调中许多藻类都是珍品佳肴,在威尔士紫菜面包中也是主要原料之一,海藻晾干后可贮存数月。尽管海藻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绝不要食用那些有时生长于淡水池里的蓝绿色藻类,它们毒性很强。

    同样还有贝类,捕捉海洋软体动物和鱼类的最佳时机是退潮时,可以搜索岩石间的水池,也可以在沙滩上挖掘那些埋藏在沙中的软体动物及其他的生物。

    但它们通过消化系统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在被工业废水或下水道污染的水域生活时,能将有毒化学物质积累于体内,浓度很高,足以对食用者构成危险。在赤道地区的夏季,贻贝,淡菜是有毒的,尤其是如果海水为淡红色或者富含磷时。在北极地区,全年的任何时候,黑色贻贝都是有毒的。

    锥壳贝,能喷射有毒的倒钩,有些效力足以杀人,必须辨认清楚,它的种类总数超过了400种,主要生长在印度洋热带海域,在美国东南部及加勒比海海域大约分布有12种,通过外形即可区分。磷光类、怒状类和拟塔螺类都有毒性箭钩,它们的毒液对人不会构成危胁,但是被刺一下还是很痛的。不要采集那些已经死亡的软体动物。双壳贝类比如蚝、蚌和贻贝,如果轻轻触动,肯定会紧闭贝壳。

    腹足动物比如海螺和峨螺类,有角质鳃盖,在外壳被触动时可以快速关闭。其他的腹足动物,如蚌和鲍鱼没有鳃盖,但是宽大的rou足牢固地匍伏在岩石上,沿着壳边用小刀就能将它们撬下来。越是费劲的,越说明其肥壮味美。如果很容易就撬下来,则很可能是死的或病弱的。涨潮后仍能紧贴在岩石上的贝类更是美味佳肴———潮水会冲刷掉死亡或病弱的那些。人类需要将它们扔到沸水中煮一下,至少要煮5分钟,然后即可食用。一般不要生吃海鲜贝类,因为它们可能携有寄生虫或污染物。

    捕捉鱼类和海蛇更费劲。而有些鱼类还是十分危险的,所有的海蛇都能分泌出毒液。特别是要仔细区别蛇和鳝,通过它们身上的不同鳞片及斑纹即可分辨。蛇类有鳞片和宽长平缓的尾巴,而鳝类则没有。蛇类一般不会袭击游泳者。

    当你从鱼网上取鱼时,如果发现了被困的蛇,千万要小心,一定不要让它咬上一口,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在多数的海滨,从海岸出发捕鱼的最佳时机大约是高潮过后的两小时左右,如果在涨潮期捕鱼,通常会被潮水逼得撤退,而且很可能全身都会湿透。记住咸的海水可能腐蚀靴子和衣服。与淡水捕鱼相比,在海水中捕鱼需要更大的鱼网,可以铺撒大范围的诱饵,比如经常附着在岩石上面的贝类,或者从沙滩或泥滩上挖到的沙虫。退潮时留意蠕虫退下的卷曲外壳,这可以引导你找到它们的“l型”地xue。利用柱子或岩石修筑的箭形大鱼坑,在潮水帮助下,可以帮助你捕鱼。让箭头指向大海,退潮时就能捕捉滞留在水坑中的鱼了。

    在这地下世界的冰湖,倒是不太可能存在章鱼和乌贼……但谁能确定?现在是夜间,章鱼要外出觅食,可以在这时捕捉。先用光线引诱,然后,用鱼叉刺中它们。白天,如果在岩洞口发现空贝壳,这表明洞内可能有章鱼。用饵钩引诱,感觉上钩后,猛地向外拉。杀死章鱼最好的方式是将它的内脏翻到外面:将手从口中伸入,抓住内脏,使劲向外拖。先从小章鱼开始尝试。投鱼叉时要能熟练而准确地刺中章鱼两眼之间的部位,或者直接猛地将它击向岩石,这些技巧都需要充分的实践才能掌握。所有的章鱼都有类似鹦鹉嘴那样坚硬的角质口部,有些还有毒。

    最厉害的是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的蓝圆形章鱼———它的毒液是致命地。千万不要招惹它。章鱼的rou很粗糙,但容易嚼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将rou捣碎更容易下咽。章鱼的身体可以煮着吃,触须可以烧烤后食用。公海上的乌贼可能长得很大,但在海滨常见的都是一些较小的。你可能会在岩石滩上的水池中见到附着在海藻上的小乌贼。夜间通过亮光可以引诱捕捉它们。大乌贼一般不会靠近海边活动,但是在海上可用同样的方法捕捉它们。棘皮类动物也能提供营养物质,其中海星、海胆和海参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海星作为食物营养价值不高。

    海参通常穿行于沙中或在海滩上爬行,看上去就像生疣的黑黄瓜一样,全长大约20厘米。也有的属于不好惹的白色小刺海参和蠕海参,通常钻埋在沙底。在食用之前应将海参煮沸至少5分钟。海胆,有时也被称作海蛋,类似附在岩石上的刺球。常常位于稍低于最低水位线以下的海水中,不过在海底也有它们的近亲种类,如饼形海胆,海心胆和海薯等。将它们撕开后,里面卵黄状的东西可以食用。它们可以生食,但煮熟后会更安全些。那些触动时棘刺纹丝不动的,或者撕开后有腥臭味的